double
pfqgauxfb 2 months ago
parent 8847aa7198
commit f69f74f594

@ -1,12 +1,4 @@
---
sidebar_label: '代码提交'
sidebar_position: 3
---
### **1. 代码提交入口**
用户可以通过项目代码库中间的文件下的“上传文件”按键来上传文件。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代码提交/上传文件入口.png)<br/>
### **2. 上传文件**
进入上传文件页面后,如下图所示,拖动文件,选择提交变更的分支的单击”创建项目“按键即可完成创建。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代码提交/上传文件.png)<br/>
---

@ -1,13 +1,4 @@
---
sidebar_label: '分支管理'
sidebar_position: 5
---
### **1. 查看分支**
在代码库栏下,如下图所示,用户可以点击代码库分支从而查看当前项目的所有分支,并且选择对其进行操作。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分支管理/分支管理方式1.jpg)<br/>
### **2. 合并分支**
在“和并请求PR”下点击“新建合并请求”后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分支管理/分支管理方式3.png)<br/>
如下图所示,用户可以选择源分支与目标分支以及填写分支信息后提交分支合并请求。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分支管理/分支管理方式2.png)<br/>
---

@ -1,19 +1,4 @@
---
sidebar_label: '文件管理'
sidebar_position: 4
---
### **1. 文件管理位置**
在代码库界面,可直接对代码库中该分支下的文件进行操作,如下图所示。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入口.png)<br/>
### **2. 进入目录**
点击进入相关目录,找到要编辑的文件,如下图所示。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文件管理/进入文件所在目录.png)<br/>
### **3. 进入文件编辑页面**
在线编辑文件,单击文件,即可进入编辑文件页面,如下图所示。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文件管理/进入文件编辑界面.png)<br/>
### **4. 编辑文件**
编辑界面右侧有三个按钮,分别是“下载”、“编辑”和“删除”,点击下载即可将文件下载到本地,编辑则可在线编辑文档,删除则将文件从代码库中删除,按钮位置如下图所示。
![](../../static/img/代码库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编辑按钮.png)<br/>
---

@ -7,9 +7,9 @@ sidebar_position: 2
1. 进入需要发起合并请求的项目的“**合并请求(PR)**”界面,点击上方的“**新建合并请求**”按钮后,进入合并请求发布界面,如下所示:
![合并请求模块](../../static/img/PR/imagePR2.png)
![合并请求模块](/img/PR/imagePR2.png)
![合并请求发布界面](../../static/img/PR/imagePR3.png)
![合并请求发布界面](/img/PR/imagePR3.png)
2. 选择需要合并的**源分支**和**目标分支**其中源分支为已完成代码开发、需要合并其代码变更的分支目标分支为要并入代码变更的分支既可以是同一仓库下的其他分支branch也可以是被复刻的源仓库下的分支
@ -19,4 +19,4 @@ sidebar_position: 2
5. 最后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底部的“**创建**”按钮即可提交您的第一个合并请求了🎉🎉🎉!
![创建合并请求](../../static/img/PR/imagePR4.png)
![创建合并请求](/img/PR/imagePR4.png)

@ -9,7 +9,7 @@ sidebar_position: 4
然而对于不同分支间的提交合并存在多种合并模式下图为GitLink中支持的合并模式包括**合并请求**、**变基并合并**、**变基合并 --no-ff**以及**压缩提交并合并**四种。
![合并模式](../../static/img/PR/imagePR5.png)
![合并模式](/img/PR/imagePR5.png)
1. **合并请求**
@ -17,11 +17,11 @@ sidebar_position: 4
快进合并前:
![快进合并前](../../static/img/PR/imagePR6.png)
![快进合并前](/img/PR/imagePR6.png)
快进合并后:
![快进合并后](../../static/img/PR/imagePR7.png)
![快进合并后](/img/PR/imagePR7.png)
**注意**:可以看到,合并的过程就是直接把`master`指针移动到了`dev`指针处,这种合并被称为**快进fast-forward**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在提交3之后`master`分支上没有新的提交,所以通过直接快进`master`指针就可以完成合并;但如果在`master`分支上也有新的提交,就需要进行实质性的合并了,如下面两幅图所示:
@ -29,18 +29,18 @@ sidebar_position: 4
非快进合并前:
![非快进合并前](../../static/img/PR/imagePR8.png)
![非快进合并前](/img/PR/imagePR8.png)
合并之后提交A、B、C都会按时间线加入`master`的提交记录中并且会生成一个新的提交D用于记录合并这件事情此外如果合并过程中发生了冲突即两个分支对同一个文件进行了修改则需要手动处理冲突这种合并方式就是**非快进no fast-forward**,这也是**合并请求**模式下的默认方式!
非快进合并后:
![非快进合并后](../../static/img/PR/imagePR9.png)
![非快进合并后](/img/PR/imagePR9.png)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以线性方式查看合并后的`master`分支上的提交记录
![线性的提交记录](../../static/img/PR/imagePR10.png)
![线性的提交记录](/img/PR/imagePR10.png)
**总结**:在**合并请求**模式下,默认采用**非快进**合并开发分支到`master`分支上,而**非快进**方式会生成一个特殊的提交用于记录此次合并事件!
@ -52,18 +52,18 @@ sidebar_position: 4
变基前:
![变基前](../../static/img/PR/imagePR8.png)
![变基前](/img/PR/imagePR8.png)
变基后、合并前:
![变基后_合并前](../../static/img/PR/imagePR11.png)
![变基后_合并前](/img/PR/imagePR11.png)
`dev`分支变基之后,`master`分支就没有“更新”的提交了,所以此时进行合并,就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合并后:
![合并后](../../static/img/PR/imagePR12.png)
![合并后](/img/PR/imagePR12.png)
**总结**:在**变基并合并**模式下,开发分支`dev`可以先进行变基操作,使其上的提交看起来都是在`master`分支最新的提交基础上进行的,然后再通过**快进**方式合并回`master`分支,从而起到整理提交记录的作用!
@ -73,11 +73,11 @@ sidebar_position: 4
`--no-ff`合并前:
![--no-ff合并前](../../static/img/PR/imagePR11.png)
![--no-ff合并前](/img/PR/imagePR11.png)
`--no-ff`合并后:
![--no-ff合并后](../../static/img/PR/imagePR13.png)
![--no-ff合并后](/img/PR/imagePR13.png)
**总结**:通过`--no-ff`选项,可以显式声明在合并时采用**非快进**方式,这样就可以在`master`分支中添加一个记录合并事件的提交!
@ -87,14 +87,14 @@ sidebar_position: 4
压缩前:
![压缩前](../../static/img/PR/imagePR8.png)
![压缩前](/img/PR/imagePR8.png)
压缩后、提交前:
![压缩后_提交前](../../static/img/PR/imagePR14.png)
![压缩后_提交前](/img/PR/imagePR14.png)
提交后:
![提交后](../../static/img/PR/imagePR15.png)
![提交后](/img/PR/imagePR15.png)
**总结**:在合并前,先对开发分支上的琐碎提交进行压缩,可以使`master`分支上的提交信息更简洁,但是要注意,这种合并模式本质上是`master`分支一次性保存`dev`上的变更,并创建新的提交记录这些变更,所以提交者发生了变化!

@ -15,4 +15,4 @@ GitLink中的 **合并请求(PR)** 模块提供合并请求创建和管理两方
如下图所示为合并请求(PR)管理模块:
![合并请求管理模块](../../static/img/PR/imagePR1.png)
![合并请求管理模块](/img/PR/imagePR1.png)

@ -9,16 +9,16 @@ sidebar_position: 2
平台提供了“新建”按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快速从零开始创建新的公开或者私有项目。
![创建首页](../../static//img/quickstart/create_homepage.png)
![创建首页](/img/quickstart/create_homepage.png)
## 2. 填写项目信息
填写项目基本信息。
![](../../static//img/quickstart/create_info.png)
![](/img/quickstart/create_info.png)
## 3. 创建成功
点击创建项目,创建成功后进入项目主页。
![](../../static//img/quickstart/create_success.png)
![](/img/quickstart/create_success.png)

@ -9,19 +9,19 @@ sidebar_position: 5
在首页选择**导入项目**
![](../../static//img/quickstart/import_homepage.png)
![](/img/quickstart/import_homepage.png)
## 2. 填写信息
填写需要导入的第三方Git项目地址和项目信息如果导入项目为私有仓库则需输入目标平台用户token进行授权。
![](../../static//img/quickstart/import_info.png)
![](/img/quickstart/import_info.png)
## 3. 授权验证
在使用GitLink平台导入其他平台如GitHub、Gitee的开源项目时如果项目为私有则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导入需要输入对应平台有权限的token值进行校验。
![](../../static//img/quickstart/import_verify.png)
![](/img/quickstart/import_verify.png)
下面将列举一些典型开源平台的token获取方式。
@ -85,8 +85,8 @@ sidebar_position: 5
提示正在从第三方Git项目地址迁移
![](../../static//img/quickstart/import_wait.png)
![](/img/quickstart/import_wait.png)
迁移成功则导入项目成功
![](../../static//img/quickstart/import_success.png)
![](/img/quickstart/import_success.png)

@ -5,12 +5,18 @@ sidebar_position: 3
# 提交第一行代码
## 2. 提交代码
# 1. 编辑代码
点击编辑按钮,开始编辑代码。
![](/img/quickstart/first_edit.png)
# 2. 提交代码
在编辑框中编写代码,编写完成后填写变更信息后提交变更。
![](../../static//img/quickstart/first_commit.png)
![](/img/quickstart/first_commit.png)
## 3. 代码更新成功
提交成功后代码代码更新成功。![](../../static//img/quickstart/first_success.png)
提交成功后代码代码更新成功。![](/img/quickstart/first_success.png)

@ -11,11 +11,11 @@ sidebar_position: 4
进入“项目”模块,左侧列出了项目类型和项目类别。其中,项目类型主要包括开源托管项目和开源镜像项目两类。项目类别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其他。
![](../../static//img/quickstart/search_homepage.png)
![](/img/quickstart/search_homepage.png)
右侧展示了所有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创建者、项目名、项目简介、浏览量、项目类别、更新时间、点赞数量、Fork 数量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查找特定的项目也可以按照更新时间、创建时间、Fork 数量、点赞数量等对项目进行排序。
![](../../static//img/quickstart/search_list.png)
![](/img/quickstart/search_list.png)
用户点击项目名称,即可进入到项目详情,查看和参与开源项目开发。
@ -27,18 +27,18 @@ sidebar_position: 4
搜索项目:
![](../../static//img/quickstart/search_method1.png)
![](/img/quickstart/search_method1.png)
搜索结果:
![](../../static//img/quickstart/search_result1.png)
![](/img/quickstart/search_result1.png)
### 菜单栏搜索框
搜索项目:
![](../../static//img/quickstart/search_method2.png)
![](/img/quickstart/search_method2.png)
搜索结果:
![](../../static//img/quickstart/search_result2.png)
![](/img/quickstart/search_result2.png)

@ -7,21 +7,21 @@ sidebar_position: 1
## 1. 点击**立即注册**按钮
![](../../static//img/quickstart/register_homepage.png)
![](/img/quickstart/register_homepage.png)
## 2. 填写注册信息
- 手机号注册
![](../../static//img/quickstart/register_phone.png)
![](/img/quickstart/register_phone.png)
- 邮箱注册
![](../../static//img/quickstart/register_email.png)
![](/img/quickstart/register_email.png)
## 3. 注册完成
填写完所需信息后点击注册,注册成功后则进入个人主页
![](../../static//img/quickstart/register_ownpage.png)
![](/img/quickstart/register_ownpage.png)

@ -12,7 +12,6 @@ sidebar_position: 2
![](/img/notice/home_notice.png)
<br/>
或在头像下拉列表中选择设置可以进入消息通知设置界面;
![](/img/notice/into_notice.png)
#### 2.进行通知设置

Loading…
Cancel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