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NES算法 `AGNES`算法是一种聚类算法,最初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然后这些簇根据某些距离准则被一步步地合并。两个簇间的相似度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聚类的合并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对象最终满足簇数目。所以理解`AGNES`算法前需要先理解一些距离准则。 # 距离准则 ## 为什么需要距离 `AGNES`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它先会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看作一个初始簇,然后在算法运行的每一步中找出距离最近的两个簇进行合并,直至达到预设的簇的数量。所以AGNES算法需要不断的计算簇之间的距离,这也符合聚类的核心思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怎样度量两个簇之间的距离成为了关键。 ## 距离的计算 衡量两个簇之间的距离通常分为最小距离、最大距离和平均距离。在`AGNES`算法中可根据具体业务选择其中一种距离作为度量标准。 ### 最小距离 最小距离描述的是两个簇之间距离最近的两个样本所对应的距离。例如下图中圆圈和菱形分别代表两个簇,两个簇之间离得最近的样本的**欧式距离**为`3.3`,则最小距离为`3.3`。
假设给定簇$$C_i$$与$$C_j$$,则最小距离为:$$d_{min}=min_{x\in i,z\in j}dist(x,z)$$ ### 最大距离 最大距离描述的是两个簇之间距离最远的两个样本所对应的距离。例如下图中圆圈和菱形分别代表两个簇,两个簇之间离得最远的样本的**欧式距离**为`23.3`,则最大距离为`23.3`。 假设给定簇$$C_i$$与$$C_j$$,则最大距离为:$$d_{min}=max_{x\in i,z\in j}dist(x,z)$$ ### 平均距离 平均距离描述的是两个簇之间样本的平均距离。例如下图中圆圈和菱形分别代表两个簇,计算两个簇之间的所有样本之间的欧式距离并求其平均值。 假设给定簇$$C_i$$与$$C_j$$,$$|C_i|,|C_j|$$分别表示簇 i 与簇 j 中样本的数量,则平均距离为:$$d_{min}=\frac{1}{|C_i||C_j|}\sum_{x\in i}\sum_{z\in j}dist(x, z)$$ # AGNES 算法流程 `AGNES`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它先会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看作一个**初始簇**,然后在算法运行的每一步中找出距离最近的两个簇进行合并,直至达到预设的簇的数量。 举个例子,现在先要将西瓜数据聚成两类,数据如下表所示: | 编号 | 体积 | 重量 | | :-: | :-: | :-:| | 1 | 1.2 | 2.3 | | 2 | 3.6 | 7.1 | | 3 | 1.1 | 2.2 | | 4 | 3.5 | 6.9 | | 5 | 1.5 | 2.5 | 一开始,每个样本都看成是一个簇(`1`号样本看成是`1`号簇,`2`号样本看成是`2`号簇,...,`5`号样本看成是`5`号簇),假设簇的集合为`C=[[1], [2], [3], [4], [5]]` 。 假设使用簇间最小距离来度量两个簇之间的远近,从表中可以看出 `1`号簇与`3`号簇的簇间最小距离最小。因此需要将`1`号簇和`3`号簇合并,那么此时簇的集合`C=[[1, 3], [2], [4], [5]]`。 然后继续看这`4`个簇中哪两个簇之间的最小距离最小,我们发现 `2`号簇与`4`号簇的最小距离最小,因此我们要进行合并,合并之后`C=[[1, 3], [2, 4], [5]]`。 然后继续看这`3`个簇中哪两个簇之间的最小距离最小,我们发现 `5`号簇与`[1, 3]`簇的最小距离最小,因此我们要进行合并,合并之后`C=[[1, 3, 5], [2, 4]]`。 这个时候`C`中只有两个簇了,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想要聚成两类),所以算法停止。算法停止后会发现,我们已经将`5`个西瓜,聚成了两类,一类是小西瓜,另一类是大西瓜。 如果将整个聚类过程中的合并,与合并的次序可视化出来,就能看出为什么说`AGNES`是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算法了。 所以`AGNES`伪代码如下: ```python #假设数据集为D,想要聚成的簇的数量为k def AGNES(D, k): #C为聚类结果 C = [] #将每个样本看成一个簇 for d in D: C.append(d) #C中簇的数量 q=len(C) while q > k: 寻找距离最小的两个簇a和b 将a和b合并,并修改C q = len(C) return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