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本为v0.1a,修改前言,修正部分错误

merge-requests/10/head
xphi 4 years ago
parent e6d12247b9
commit c0d22479e7

@ -1,11 +1,11 @@
# 计算机网络 共同实验指导书
#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 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共同实验指导书是由计算机网络教案社区发起,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是由计算机网络教案社区发起,
配合社区网络教案,由各高校专家教授共同联合编纂的一份实验指导材料。
本项目工程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共同实验指导书”使用的各类相关文件。
本项目工程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使用的各类相关文件。
## 2. 目录结构

@ -14,8 +14,9 @@
% 版本声明
\clearpage
\begin{center}
\Large{\sffamily\bfseries\heiti Version 0.4} \\ \vspace{2em}
\Large{\sffamily\bfseries\heiti 发布日期: \today} \\ \vspace{1em}
\Large{Version 1.0$\alpha$} \\ \vspace{2em}
\Large{发布日期: {\number\year\number\month\number\day}}
% \\ \vspace{1em}
\end{center}
% \vfill

@ -42,8 +42,8 @@ FAST的软硬件代码和相关工具下载请查看文章结尾的百度网盘
\begin{table}[!ht]
\small
\centering
\caption{以太网帧格式}
\label{tab:c:wireshark_eth-format}
\caption{FAST代码目录结构}
\label{tab:a:fast_dir-structure}
\begin{tabular}{|c|c|c|} \hline
\heiti 序号 & \heiti 目录名称 & \heiti 说明\\ \hline
1 & include & 开发所用头文件目录\\ \hline

@ -86,8 +86,8 @@ OpenBox-S4是一款软硬件全可编程网络实验平台
\begin{table}[!htp]
\small
\centering
\caption{以太网帧格式}
\label{tab:c:wireshark_eth-format}
\caption{所需实验物品}
\label{tab:a:openbox_items}
\begin{tabular}{|c|c|} \hline
\heiti 测试项 & \heiti 所需物品 \\ \hline
上电检测 & 一台设备及电源\\ \hline
@ -334,7 +334,7 @@ OpenBox-S4是一款软硬件全可编程网络实验平台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11cm]{f25}
\caption{过滤指定ip地址报文}
\label{fig:a:ob_f24}
\label{fig:a:ob_f25}
\end{figure}
\item 如过滤mac地址为“01:00:5e:7f:ff:fa”的报文
则输入过滤条件 “eth.addr == 01:00:5e:7f:ff:fa”如下所示。
@ -343,7 +343,7 @@ OpenBox-S4是一款软硬件全可编程网络实验平台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11cm]{f26}
\caption{过滤指定mac地址报文}
\label{fig:a:ob_f24}
\label{fig:a:ob_f26}
\end{figure}
\item 由于篇幅的原因wireshark的其他使用在本文档就不再说明了。
\end{enumerate}

@ -6,6 +6,6 @@
掌握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和OSPF协议的配置并理解分析静态与动态路由的区别
两种动态路由协议各自的适用环境,理解网络收敛的概念。
推荐使用华为ENSP模拟器
在附录\ref{app:ENSP}:《华为网络仿真平台 ENSP 简介》中有该软件的安装、操作和使用,
在附录\ref{app:eNSP}:《华为网络仿真平台 ENSP 简介》中有该软件的安装、操作和使用,
以熟悉华为模拟设备的基本配置及其配置命令,
掌握软件安装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 -61,7 +61,7 @@ Wireshark可以在Windows、Linux和MacOS操作系统中运行
\caption{以太网帧格式}
\label{tab:c:wireshark_eth-format}
\begin{tabular}{|c|c|c|c|c|c|} \hline
\heiti 前导字符 & \heiti 目的MAC地址 & \heiti 源MAC地址 &
\heiti 前导字符 & \heiti 目的MAC地址 & \heiti 源MAC地址 &
\heiti 类型 & \heiti IP数据报 & \heiti 帧校验\\ \hline
8字节 & 6字节 & 6字节 & 2字节 & 46-1500字节 & 4字节 \\ \hline
\end{tabular}
@ -244,29 +244,30 @@ IP地址长度为4字节。每个字段的含义如下
计算以太网帧的尾部校验和并与Wireshark显示数值进行比较验证。
\subsubsection{ARP协议分析}
\begin{enumerate}
\item 使用\texttt{arp d}命令(其语法见图\ref{fig:arp-cmd})清空本机已有的ARP缓存
\item 使用\texttt{arp d}命令(其语法见图\ref{fig:arp-cmd})
清空本机已有的ARP缓存
开启Wiresharkping本机的同网段地址在显示过滤器条框中输入“\texttt{arp}”,
观察捕获的ARP报文的各个字段分析请求/响应的过程。
\begin{figure}[!ht]
\centering
\begin{code}[text]
arp [-a [InetAddr] [-N IfaceAddr]] [-g [InetAddr] [-N IfaceAddr]]
[-d InetAddr [Iface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a 显示所有接口/特定接口的当前 ARP 缓存表
-g 同-a
-d 删除所有/指定的IP地址项
-s 在ARP缓存中添加对应InetAddr地址的EtherAddr地址静态项
\end{code}
\caption{arp命令语法及参数}
\label{fig:arp-cmd}
\end{figure}
\item 使用\texttt{arp d}命令清空本机已有的ARP缓存。开启Wireshark
ping本机的不同网段地址或域名观察捕获的ARP报文的各个字段
分析请求/响应的过程。
\end{enumerate}
\begin{figure}[!ht]
\centering
\begin{code}[text]
arp [-a [InetAddr] [-N IfaceAddr]] [-g [InetAddr] [-N IfaceAddr]]
[-d InetAddr [Iface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a 显示所有接口/特定接口的当前 ARP 缓存表
-g 同 -a
-d 删除所有/指定的IP地址项
-s 在ARP缓存中添加对应InetAddr地址的EtherAddr地址静态项
\end{code}
\caption{arp命令语法及参数}
\label{fig:arp-cmd}
\end{figure}
\subsection{思考题}
\label{subsec:c:wireshark:s:arp_rethink}

@ -48,9 +48,9 @@
\fill[c1] ([xshift=2cm,yshift=2cm]current page.center) rectangle ++ (-13.7,7.7);
\node[text=white,anchor=west,scale=4,inner sep=0pt] at
([xshift=-8.55cm,yshift=7cm]current page.center) {计算机网络};
([xshift=-8.3cm,yshift=7cm]current page.center) {计算机网络};
\node[text=white,anchor=west,scale=2,inner sep=0pt] at
([xshift=-6.2cm,yshift=4.2cm]current page.center) {共同实验指导书};
([xshift=-4.2cm,yshift=4.2cm]current page.center) {实验指导书};
\node[text=gray,anchor=west,scale=1.5,inner sep=0pt] at
([xshift=-3cm,yshift=-10.5cm]current page.center) {计算机网络教案社区};

@ -1,24 +1,32 @@
\begin{pre}
\thispagestyle{empty}
本实验指导书是为计算机网络教案社区发布的课件配套撰写的实验指导书。
总体上分为基础实验与高级实验两大部分。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网络协议分析与网络程序设计两个单元共计6个实验
高级实验主要包括组网基础、路由器设计实现、
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测量等三个单元共计8个实验
供有需要的高校选用。
考虑到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实验环境,
不同学校前序课程不同,开设网络课程的学期也不一致,
社区难以顾及方方面面的需求。
因此本实验指导书主要是提出了一个实验框架,其中同时包括了基础、进阶和创新内容,
故而命名为“共同”实验。
在实际使用中,
各位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本指导书的基础上通过
增删、组合、修改等方法设计合宜的实验方案。
本实验指导书由计算机网络教案社区发起,
各高校专家教授共同联合编纂,各章节主要编纂人员如下:
\thispagestyle{empty}
本实验指导书由“计算机网络教案”社区发起,
各高校专家教授共同联合编纂,
汇集了可以配合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的各类实验。
考虑到高校教学大纲与实验环境各异,
不同学校前序课程不同,开设网络课程的学期也不一致。
社区尽力采集了不同难度的多种实验,
以配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本指导书中的实验可以分为基础实验与高级实验两大部分。
其中基础实验主要包括“网络协议分析”与“网络程序设计”两个单元共计6个实验
高级实验主要包括“组网基础”、“路由器实现”、
“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测量”三个单元共计9个实验
所有实验的目的、任务、要求、难度与建议实验课时数
在附录\ref{app:cheatsheet}中做了汇总,方便老师快速查询。
在实际使用中,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授课需要在本指导书的基础上通过
增删、组合、修改等方法设计适合自身课程的实验方案。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
本指导书中缺点和疏漏在所难免。
作为社区项目,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同时欢迎更多读者和专家参与本项目的编纂和开发。
\vspace{1em}
本实验指导书各章节主要编纂人员如下:
\begin{itemize}
\item 第一单元:谢怡、陈建发、洪劼超、雷蕴奇,厦门大学

Loading…
Cancel
Save